先天一炁.混元无极大道
道德经开篇的道该如何解释?
在道道经典清净经中曰,大道无形,生于天地,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,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。吾不知其名,强名曰道。
而在道德经第25章中,老子曰,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。可以为天下母,吾不知其名,自知曰道。
由此可见,老子所谓的道,实则为阴阳未判之前的混元无极,宇宙之起源,天地之本始,万物之根蒂,造化之枢机。它无形无相,无色无嗅,无所不在,无所不备,充塞宇宙,变满十方,不增不减,永恒长存。它本无形而不可明,但却真实存在。
老子为了使人承认它、研究它、掌握它、运用它,故意道明。而这句可道非常道,则是混沌初开,阴阳始判,清浊照分,乾坤定位,是为太极。在天有日月星辰、风云雷雨,在地有东西南北、山川湖海,天地之间有飞潜动植、人间社会,这些有形有相之事物,皆有声有简,有成有毁,不能永恒长存。这些可生可灭的万事万物,皆属可道的范围,因有行止,处于变化之中,故谓非常道。而这个名指道之命名,混元无极大道,无形无相,立道为名,此名实为常名。在后面的可名非常名中,可名是指可道之名。名由何?其名由实存事物而起,名自于始,有物才有名。宇宙间的世事物物,千差万别,各具特性,为了区别它们,才安民立字。由于这些名称概念所代表的事物可生可灭,因而标志它们的名称概念也必然是可生可灭的可名。有可名代表的万事万物,生灭运化,变动不居,故凡可名皆非常明,
而无名。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这个无名是指无形无相的混元大道,因无形无相,故无名。道之名,实为强名,虚无的大道无形而无名,它早于天地而存在,故为天地之始。有名是指宇宙天地。天地是指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,是最早的实物,其名亦是最早的名。万物由天地而生,故有形有名的天地为之万物之母。
常无欲以观其妙。常无欲者,是指未被后天情欲凿丧的先天体性至清至净,在性境冥冥之中,能洞观万物至微至妙的造化之机。
而常有欲以观其徼。常有欲者,是指先天的虚无体性移动变为后天的情欲。心智可以思虑的,耳目可以见闻的,均属事物粗糙的形体和外壳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。此两者一是指至清至境的先天性体生化,天地万物的虚无妙契,二是指后天有心有念的情欲,天地万物的忠诚之威。两者名虽不同,却均由先天虚无的混元无极所生。物之始,生之机为妙,物之终,诚肢体为微,人心静之为性,动之为情。两者同出于宇宙的本源,无极大道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,无证照,无端倪,无形象,无边际,只为深远者,谓之玄。至微又微,至远又远,至隐又隐,无法估量者,谓之又玄,玄之又玄。深不可测的虚空之中,含藏着生育之机,万化之妙,万事万物及其运行变化,莫不由此而生出,故此,真空妙相谓之众妙之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