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网络学院 > 修行之路
返回列表
天心原本具足
发表时间:2022-05-20     阅读次数:642     字体:【

天心原本具足

内丹 2022-05-20 08:08 发表于北京

天心者,三才同禀之心,丹书所谓“玄窍”是也。人人俱有。贤哲启之,愚迷闭之。启则长生,闭则短折。委之命数者,凡夫之见也。

天心,是精气神“三才”所共有的核心,也就是丹书上所说的“玄窍”。“天心”是每个人与生俱来、自然就有的,所不同的是贤明之人若能掌握学理,并通过一定的修炼,激发它开启它,使它为己所用。不明此理者痴迷于此中,天心则紧闭无法开启。天心开启则神灵合一,反之则不能,即短折。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、为什么死、为什么活着、从哪里来、到哪里去,人即是凡夫。

天心,是精气神“三才”所共有的核心,也就是贯穿于精气神的,也就是贯穿的生命的。玄窍,是指非常玄妙的窍。“窍”是“穴”和“巧”的组合,即非常巧妙的穴为窍。穴、窍、玄窍是不同层次的概念:穴指全身毛孔或者经络上的穴位。当经过一定的练习,自己能够感觉、认知到穴的状态、变化、功能、作用时,即认识到穴的巧妙之处时,穴就变成了修炼意义上的窍。窍一般指五宫七窍。从修炼意义上讲,人的五官七窍加上前阴后阴为后天的九大明窍,肚脐眼为先天一窍。除此之外,人体的全身毛孔为气窍,人体的脏腑为内窍,每个脏腑内的重要或关键部位为暗窍。这里所说的内窍、暗窍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部位或位置(从精的意义上理解),更要从炁的意义上才能理解,即炁在相关部位或位置的巧妙之用。当超越了生理意义上的部位或位置的限制,从炁和神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“窍”时,“窍”就变成了“玄窍”。玄与牝二字相对,上为玄、下为牝。玄窍是上窍。玄窍,又称玄关,是指先天的质和神聚积丹田,它包含着和神的状态、变化、功能、作用等。此时,下田、中田、上田就变成了下玄关、中玄关、上玄关。玄关中最玄的要数上玄关,所以,上玄关又称“玄关一窍”。一般说来,玄窍(玄关)指的就是上玄窍。练就了下玄窍,就有了“人心”,练就了中玄窍,就有了“道心”,练就了上玄窍,就有了“天心”,其中存在着递进的关系。由此可见,当有了“天心”时,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层次和境界了。

无人不愿求生,而无不寻死。夫岂别有肝肠哉?六根以引之,六尘以扰之。骎骎年少,转眼颓殁。至人闵之,授以至道。诲者谆谆,听者渺渺。其故何哉?盖不明大道体、用,而互相戕贼。如是求生,犹南辕而北辙也。

没有人不想求得长生,但是,没有人不是走向死亡。这难道是人们别有肝肠吗?不,那是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在引诱人,六尘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在捉弄人。所以年纪轻轻的人,转眼就衰老而丧生。有道之士对此十分同情,常常将大道主动向人们传授。可惜传授者苦口婆心,听道者却无动于衷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原来人们并不懂得大道的体和用,只知道互相争斗和伤害。照这样来求生,那真叫做南辕北辙了。

夫岂知大道以虚无为体,以隐现为用,故须不住于有,不住于无,而气机通流。

吾辈功法,惟当以太一为本,金华为末则本末相资,长生不死矣。斯道也古来仙真,心心相印,传一得一。自太上化现,递传东华,以及南北二宗。

欲求生,必须知道生之本。人为大道所生,大道是人之根本。大道之体为人生之本,大道之用为人生之表。求生要求本,即天心也。

大道生“太一”又称“太乙”,在人出生之前就存在。“太一”生人,所以“太一”是人生之本。“金华”又称“金丹”,它是炼化人体先天之炁所达到的最高成就。然而与“太一”相比,还是稍逊一筹,所以为人生之末。大道以虚无为体,“太一”与“金华”以隐显为用。不拘泥于有与无,而在于气机流通畅达。

对于无上大道,只要完全做到了心,就可以得到全体。这全体就是清虚明净、纯洁无杂的境界最玄妙的内容就在这里,即天心。

道本无隐,全在心悟。心意专一,可以至道。儒家内省以明有为之举、道家内观以明无为之妙、佛家净心以明色空之微,皆是一心一意而为之。专心致志是入道悟道的基础和保障。

宗旨妙用,亦惟在“置心一处”也。内观,即是“置心一处”之诀,即是心传秘旨。非徒可以口授,且可以笔示。至于功造其极,心空漏尽之时,然后恍然洞彻玄妙之旨,非笔之所得而示,并非口之所得而传。真虚真寂真净真无,一颗玄珠,心心相印。极秘也!至得悟、得入之后,而仍极显矣!此无他,天心洞启故耳。

《宗旨》的妙用,关键在于“置心一处”这四个字。内观,就是“置心一处”的法诀,也正是心传的秘旨。内观的方法,不但可以口授,而且也可以笔示。但到了功夫登峰造极,达到心空漏尽的时候,最终恍然洞察到最玄妙的境地,那就不是笔所能示,也不是口所能传的了。那是真正的清虚、真正的凝寂、真正的明净、真正的虚无,在方寸玄窍,心心相印。那真是玄妙至极啊!得道、悟道之后,一切就极其的明朗了。这里不是别的,只是因为“天心”已经洞开了。

《宗旨》的妙用和核心就是内观。内观的本质是“天心”洞开。用“天心”可以内观修炼丹道的整个过程,即可以观察和认识到炼化精、气、神的整个变化过程,而丹经中所描述的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、勾陈、婴儿、黄芽、白雪、三花聚顶、法身,以及玄妙、清虛、凝寂、明净、虚无都是内观的景象和感受。这一切都来自实修证验,没有半点虚假。

现今求道的人,好比要过一条大河,河水浩浩无边,不知道怎样渡过才好。一旦安全到达了对岸,那渡河用得筏子就可以不要了。这好似得道之后,前面应用的方法也可以抛弃一样。但是,当在不知所从的时候,还是准备个筏子为好。今天我为度师,全当提供了渡河的筏子。

天心”这一炁窍,既不在身中,又不在身外。不能用后天识神琢磨着使它开启,只有默守着慢慢等待。如果想认识它的存在,不外乎去领悟佛家《心经》上讲的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道讲的“是那么,非那么。非那么,却那么”。从中体会出“似是而非”来,这样,“天心”一开,它就永远开了。而功法只在于“存诚”两个字。

“天心”是在人体的后天返回先天、人体合于自然的状态中呈现的,人天合一,已无内外之别,所以,它既不在身中,又不在身外,也不可能用人的下三界思维所认知和理解。现实的物质世界里没有“天心”,即使在先天的神炁世界里,“天心”也是出现在“似是而非”的超常状态之中,所以就有了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“是那么,非那么。非那么,却那么”。

诸子存诚妙用,尚有诀中捷诀——乃于万缘放下之时,惟用梵天“伊”字。以字中点存诸眉心,以左点存左目,右点存右目,则人两目神光,自得会眉心。眉心,即天目,乃为三光会归、出入之总户。人能用三目如梵“伊”字然,微以意运,如磨镜。三光立聚眉心,光耀如日现前。即以意引临心后、关前。此一处也,按即“玄牝之门”。以意引之,光立随临。而毋忘“若”“如”二字玄义,天心必自洞启。以后玄用,再为细示。所切嘱者:终始弗为“元”引耳。

各位获得“存诚”的妙用,还要有口诀中的捷诀一在放下万念而人静时,参考梵文“伊”字的字形(∴)。把中间那一点放在两眉的中心,把左边一点放在左眼,把右边一点放在右眼,于是两眼的神光,自然就汇聚在眉心处。眉心,就是天目,是三光会归和出入的总门户。人们如果能像“伊”字(∴)那样使用好这三只眼睛,而且还微微用意念来转动,似乎轻轻地磨亮镜片那样。三光立刻就汇聚到眉心,它的光亮好似太阳出现在面前。这时,用意念导引着神光来到心口之后、双关之前,就是所谓“玄牝之门”。运用自如以后,只要用意念把神光引导到哪,神光就降临到哪。这时,切勿忘记“似乎”二字的玄妙含意,只有这样,“天心”必然会自动开启,始终不要被“元”中的景象所吸引。

诸于遵循行去,别无求进之法——只在纯想于此。《楞严经》云:“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。”天非苍苍之天,即生身于乾宫是也。久之,自然得身外有天。盖身犹国土,而一,乃主君,光,即主君心意,又如主君敕旨。故回光则周身之气皆上朝。如圣王定都立极,执玉帛者万国;又如主佐同心,臣庶自然奉命,各司其事。

各位按照所授的功法去练习,除此之外别无更好的方法—只有纯想天心。佛家《楞严经》说:“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。”这里所谓的天,不是苍天,而是指法身的乾官(玄窍)。久而久之,自然会认识到法身之外尚有天心。人的躯体,好比是一个国家,人身中的“太一”,就是国家的君主,而神光,则是君主的意志或命令。所以,只要一回光,周身的气都要向天心朝拜,如同圣王建立朝纲,万邦诸侯都要贡献玉帛前来朝贺;又如君主和大臣同心勤政,百官和万民秩序井然地奉命行事,各司其职,各行其是。

诸子只去专一回光,便是无上妙谛。回光之既久,此光凝结,即成自然法身。廓而充之,吾宗所谓“鄙鄂”、西教所谓“法王城”是也。主君得辅,精气日生而神愈旺。一旦身心触化,岂仅天外有天,身外有身己哉。

各位只要专一修炼回光,就是无上的妙谛。回光一久,神光就会凝结,自然而然形成法身。法身得以定形和充实,就是我宗道教所谓的“鄞鄂”、西方佛教所谓的“法王城”。君主有了贤臣辅佐,于是精气日生,元神日旺。一旦身心融化如一,那就不仅仅是天外有天、身外有身了。

识神凝则内气生,内气生则元气旺,元气旺则元神旺,元神聚结则法身自成。如此说来,专心致志地凝神回光是修炼的基本功夫,不可不知。

然则金华,即金丹。神明变化,各师于心。此中妙诀,虽不差毫末,然而甚活。全要聪明,又须沉静。非极聪明人行不得,非极沉静人守不得。

金华,就是金丹,其中的神明变化,决定于修炼者的心。这里面的妙诀,虽然没有丝毫的差错,然而十分灵活。全靠聪明又靠沉静。不是最聪明的人不能实行,不是最沉静的人不能坚持。

聪明意味着思维敏捷,极聪明意味着悟性超群。沉静意味着心态平淡,极沉静意味着心境如死。太乙、金华奇好无比,要想获得,极不容易!

天心是与生俱有,但只有经过修炼才能开启和认知的极高的精神境界。它以“太乙”为本体,以金华为显用,是人类高智能体现,乃至造化和超越生命。

 
上一篇:无相为体(六)——和合,不要对立,不要对抗,不要排斥,不要分别
下一篇:99.999%的人修行不明白的秘密!
返回顶部